上一页|1|
/1页

主题:疯狂“网络红包”全民抢 发不了家致不了富 图个乐呵就好

发表于2015-02-15

春节将至,当各大互联网站、社交软件风靡着“抢红包”游戏时,网民对“网络红包”的参与性又一次掀起了高潮。人们在手机客户端与PC端时刻准备着,有朋友的拼手气红包,钱虽不多,但求乐呵;有明星大咖的现金红包,能否抢到,全凭运气;当然也有企业的代金券红包,促销宣传,目的明确。也正是因为这些五花八门的“红包”,给身处春节的人们带来了现代感的年味。


“朋友在微信上发来链接,我赶忙点击拆红包,虽然只抢到三毛钱,但是心里还是好开心!”太原市民闫女士拿着手机,低头滑动屏幕,随时准备开抢红包,“今天我已经抢到20个红包,有三次手气最好,抢的最多!”





收到很多“红包”,闫女士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隔一定的时间在各种群中反发红包,引得群中一片沸腾,“朋友之间发红包,金额不在多少,但求乐呵。”


有“红包”抢固然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可问题来了,明知道靠抢“红包”发不了家,人们为什么还热衷于抢呢?有网友认为,作为传统红包的衍生品,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形式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关键还得看这新瓶子里卖的是什么酒;其次,网友把抢红包当成一种集体活动,热闹程度并不比领到年终奖差,而这一点对于国人来讲,也更加具有年味。


当然,随着“网络红包”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民众的热情,还有参与商家的踊跃。真假难辨的网络红包,成为企业手中营销的手段;更有商家打着“发红包”的旗号,套取身份证号、手机号,不免让网友对此有些失望。


红包原本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随俗例行,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中被重新定义,随着民众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或许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不过只是一个“游戏”,无需认真,也不必认真,只求一乐。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