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太原城改进行时 这些城中村都被哪些企业承包了?

发表于2015-04-03



2013年4月太原市启动城中村改造,确定了第一批21个城中村的改造,历时十余年,文件出台若干,各区年度改造计划数次变更,城中村改造项目推介会多次召开,但仅仅是基本完成了三个城中村的改造工程。2015年太原市确定将用两年时间完成40个城中村的改造,当年各区确定目标是完成35个城中村的改造,目前村改制、合作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中。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有三种模式,以杨家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以郝庄为代表的“村集体自我改造”,以后北屯为代表的“开发商主导”模式。


 事实上,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仍在摸索中前行,各村集体(社区)改造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占比较大,拆迁工作涉及各方利益,进度紧张且缓慢,政府主导下更易于统筹管理,市场运作能够弥补政府财力不足的缺陷,实现三方共赢。“村集体自我改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造行为,能够最大保障村民利益,但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腐败(郝庄、亲贤村为例)。“开发商主导”模式,拆迁、安置、补偿、建设、出售等工作能够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率,但利益纠纷也可能更甚(后北屯拆迁博弈为鉴)。 


在太原市,“村集体自我改造”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也正因此,城中村改造主导机构缺乏相应的开发资质及经验,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融资手段,加之相关规划、手续办理拖沓,甚而出现多机构监管却又无人监管的局面,各方利益拉锯,拆迁难度大,太原市改造出现“改造无序、只建不拆、只售不安置”的现象,大量小产权房的出现也是正因此。


 根据公开消息,经梳理全市173个城中村已谈定合作改造开发改造的共有32个,其中万柏林区10个,小店区6个,杏花岭区6个,尖草坪区1个,迎泽区6个,晋源区3个。 从开发企业角度分析,本土企业在总量上更占优势,城中村改造本土开发企业数量占比74%,其他类型房企占比仅26%,从签约时间上看,以2013年为界,在此之前村(社区)签约改造房企多为本土开发企业,2013年后,更多的大型房企进驻太原并出席城中村推介会,最终达成合作意向,政府在扶持本土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大型房企参与,提升产品品质,拔升城市形象。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