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上一页
/3页

主题:我成为蚁族的原因!

发表于2010-07-14
近一个关于大学生的新名词——蚁族,一下子火爆网络。说的是刚毕业或者毕业几年高智、弱小、群居的大学生,他们有如蚂蚁般“弱小的强者”: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岁~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那么这独特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发表于2010-07-14

思考后认为有以下6个原因。

一、天之骄子的面子

十年寒窗,终于熬到大学毕业。想当初,带着周围一遭人马的仰视,来到这个繁华的都市,要是不好好做一番事业,这如何回家面对江东父老。于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在这样偏远的夹缝中生存,也要顽强的为自己高贵的面子支撑着,哪怕仅有一口饭吃……

发表于2010-07-14

二、乡村边缘的现实

城市进程化日新月异,乡村化越来越被边缘,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众多大学生对于大城市的迷恋更加疯狂。在蜗居里面,海萍就是这样的一类任务最真实的化身,她宁愿居住在一块小小的简陋破屋,也还一再的劝说着海藻城市有高楼大厦,还有美丽的电影院可以欣赏,尽管她一次也没有时间和金钱好好欣赏。

发表于2010-07-14

三、廉价劳力的压榨

随着大学生连续批发进入市场,大学生按斤卖、零薪酬等折价现象大量涌现,让大学生人才市场成了比菜市场更具杀价优势的贱卖市场,于是大家一个个心安理得的接受企业最大限度的压榨。不同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习惯于在跳槽中被不同的企业压榨。廉价的待遇,让他们在这个城市孤独而弱小。

发表于2010-07-14

四、房子高涨的罪孽
房价高涨疯长让众多的人一下子沦陷了。当北京二手房进入百万行情的时候,有人这么算了一笔帐说不吃不喝两代人才能挣一套二手房。疯狂高涨的房价,让所有蜗居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的待遇再一次缩水,让那些渴望在城市拥有属于自己一个家变成遥不可及的奢求。他们为了生存只能进一步蜗居……

发表于2010-07-14

五、高等教育的幌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是70年代某位领袖曾经让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随着时间迈向了21世纪,似乎一切都开始和世界接轨了。教育市场化现象日趋严重,教材脱轨化日趋严峻,高校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加上大学生本人缺乏对于自己明确的定位,让他们的大学四年时光一下子就忽悠过去了。大学与社会的对接中,出现了众多的漏洞,于是很多大学生无辜的被扔进了社会底层。他们只能这样卑微的生存

发表于2010-07-14
第一,必须知道没有苦中苦哪有人上人的老理。我周围的同样是蚁族群里的人,都已经过上了优质的生活,现在的每个蚁族者也同样都是有未来的。其实现在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大多有过蚁族时代,不必气馁,不必攀比。我当年居住的树村我还引以为自豪,因为那里当时曾住着很多艺术家,因为斯琴格日乐在那住过,因为据说王菲也在类似的地方住过。不要被别人的忽悠丧失了你的斗志。要把苦当成是考验和磨练自己的机会。
发表于2010-07-14

第二,吃亏其实是福。不要斤斤计较于小恩小惠小利,要着眼于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年轻人如果有较大的目标,就不会太计较现实的一些小麻烦和小不愉快,如果对于生活期望过低,就会对于身边的一些小事极度不满和抱怨。钱先生说过,人如果想登上高峰,就不会计较临时住的小旅店的食物粗陋,床单不洁,忍了小的,是为了大的。刘少奇的“吃小亏占大便宜”的意见其实有其深刻之处,可以琢磨。

发表于2010-07-14
第三,要避免在自己身上发生第二年城市综合症。这个是我自己观察出来的。很多人到北京第一年,不是很适应,把城市和自己分开,总觉得自己是暂居于此的,除了拼命的上班外没什么特殊的爱好。而当第二年的时候,当自己慢慢融入到这个城市文化的时候,就开始想像当地人一样生活了,紧迫感就会越来越放纵,就被城市文化给同化。其实这个城市永远不是你的。紧迫感始终要有,在人生的道路上决不可松懈。要多训练主见,少盲从跟风。

 

发表于2010-07-14

第四,不要和狐朋狗友瞎耗。很多人到了异乡,都会找老乡、同学,这种情结是我们的传统,值得宣扬。可当这种传统变成狐朋狗友的聚会、喝酒、逛街时,就要警惕了。因为这是你在城市堕落的开始。更何况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上一页|1|2|3|上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