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三问:自相矛盾的房产调控何时休?zt

发表于2005-09-01
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为目的,运用所谓土地\税收、金融政策展开的房地产市场调空,成为上半年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但是,这样的调空无疑是自相矛盾的,广大群众并没有从调空中得到实际利益,开发企业也没有得到好处,只有部分地方政府和银行获取了好处。

 一、既然是要抑制房价,为什么要控制土地供应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供应政策,是建设集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但是,当前的土地市场太死,影响了待开发土地走向市场。在北京市场,大量有钱无地和有地无钱的开发商并存,而土地又不可以在企业之间转手,使得有钱的企业不得不靠控股有地的企业增加土地储备,期间面临的风险往往令企业担惊受怕。而那些有深刻债权债务关系的土地,则无法置换进入市场。现在的土地市场是一潭死水。我们知道的万科,在北京多年来,不过经营了三个地块,面积不过四五十万平方米,至今为土地储备着急。上海金地,进京数年,只开发两个项目,已三四年没有新项目。 

 既然土地流转市场是一潭死水没有希望,那么所谓的招牌挂又是怎样一番场景呢?北京多年来招牌挂数量有限,每年能有一个大地块挂牌就是谢天谢地,而且其价格总是让人叹为观止。如2003年拍卖被顺驰得到的大兴项目,把南五环外每建筑平方米的土地成本推高到2600元。最近挂牌的清河项目,是2005年唯一挂牌的大项目(期于多为几千到一万平米的散地),位于五环外,每平方米土地成本起价就达到2600多元,总价17亿,且一旦拍得土地,立即要支付现金7亿元。如此推波助澜,房价怎么能不水涨船高? 

 二、既然要抑制房价,为什么不控制房地产开发成本 

 北京在前进,城市在进步,但有多少市政项目是企业承担的。如望京交通整治建设,北京城市开发建设集团付出巨资,导致公司在望京经营多年难逃亏损境域。为了得到土地,某开发商不仅交纳全部土地税费和土地成本,还捐资1亿多元修建马家堡西路。北京还有不少道路、污水处理项目要由开发企业支付,这些最后都要转到房价中摊给百姓。 

 伴随房地产开发的税费成本更是让人惊心动魄。营业税、印花税、土地出让金、企业所得税当然收你没商量,还有四源(水、电、气、热接入)费、人防设施建设费、基础附加费、城市建设税、有线电视接入费等等,有些地方多达数十项。多年来,房地产税费一直居高不下,搭车收费严重的现实不扭转,也是房价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 

 房地产的其他成本一直在上升的问题怎么不解决呢?为什么不提出抑制钢材价格过快上涨?为什么不提出解决好水泥供应的问题?为什么就直接只在房价上做文章,实在本末倒置。况且,近年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建筑品质在持续提高。现在谁还用钢窗?都用塑钢,后来是塑钢双玻,现在是断桥铝合金,成本当然一个比一个高。还有,现在的商品房屋,连走廊地下室都是精装修贴砖,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三、既然要抑制房价,为什么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银行加息,受到打击最大的是老百姓。全体购房者,因为两次加息,每年多付出利息近百亿。是有一些者通过贷款,但毕竟一般购买这在人数上远远多于者。现在贷款买房的哥们真的很象前几天在伦敦中丧命的巴西青年。 

 至于非普通住宅无法享受契税优惠的问题,也有不妥当的地方。有些地方达到非普通住宅标准的房子总价很低,却也要多交纳契税。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