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调控背景下房贷迎来紧缩严冬 双重原因导致收紧

发表于2006-09-18
近期,各家银行相继公布了2006年的中期财务报告,业绩亮眼。但在优良业绩的背后,有人士表示,多家银行到目前已经基本上放出了全年的预定贷款额度,在加强调控的大背景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开发贷款在第四季度都面临紧缩的预期。 

个贷业务比重稳定 

8月30日,中国银行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银行实现纯利润1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3%。风险管理方面,期内减值贷款比率也由上年底的4.90%下降至4.40%。与此同时,华夏、深发展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绩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 

华夏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45亿元,比上年增加1.05亿元,增长16.41%。与此同时,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2.82%,比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深圳发展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63亿元,同比增长176%;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同时提升至3.58%。此外,民生银行上半年净利润为17.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68%;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半年净利润15.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2%。比亮丽的业绩报告更让人兴奋的是,各家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率都普遍略有微降。 

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目前质量最优的业务之一,各家银行拼抢得都比较厉害,建行在该领域市场份额还是比较突出的。有人士透露,作为优质资产的个人房贷业务比例基本占据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15%,份额最小的民生银行也达11%。开发贷款则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手中。
发表于2006-09-18
双重原因导致收紧 

在银行公布亮眼的业绩报告后,不少市场人士纷纷认为各家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普遍降低,意味着各家银行将具备更强的贷款能力,部门行业将继续获得贷款支持,因地产行业在今年上半年的银行业绩丰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地产行业进一步引发信贷支持的可能性最大。 

记者通过采访获悉,事实恐怕未必会如此乐观。有人士表示,无论是按照总贷款额度,还是不良资产考虑,房地产贷款的比例都难以出现上升。 

有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历年的经验以及有关消息来看,央行非正式、意向性的意见是想把今年新增贷款控制在3万亿元人民币以内。各家银行今年上半年已经发放了2万多亿的贷款。这意味着,下半年新增贷款额限定在82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额度仅为上半年的37.6%,商业银行下半年贷款利息收入减少幅度会因此较大。 

此外,目前香港银行的房贷不良比例“警戒线”一般都定在1%左右。虽然目前还无法获悉各家银行的房贷不良比例详细数据,但从上海等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以及一些假按揭案件的曝光,有些地区银行的房贷不良比例都已经靠近或已经超过“警戒线”位置。 

该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各家银行增大对房贷业务的贷款支持力度,恐怕是不太现实的。
发表于2006-09-18
上海央行已提示风险 

在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逐步加强的大背景下,9月5日,央行上海总部对上海市各金融机构提出六方面工作重点意见,要求上海市各金融机构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管理。 

之前的8月31日央行上海总部在首度发布的《上海金融稳定报告》中也重点提示了房地产业运行对金融业的影响,各金融机构需要关注因抵押物贬值而产生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并警示上海市中资银行着手制定有关应对预案。 

银监会最近也出台新措施,督促各银行及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房地产信贷管理。重点要求商业银行“强化贷后管理、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把贷后管理单独列做一条措施予以系统化地重点关注,在银监会尚属首次。 

有人士表示,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411亿元,同比增长24%。到6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2%。这其中有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银行贷款。这种比例,没法不让主管部门提高警惕。 

据悉,有部分银行对主管部门的提示已做出相应反应。光大、招行、中行等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始谨慎放贷。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