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谁搞垮了我们的房子?!

发表于2007-01-31
这个话题是从某香港著名品牌开发商召回属下被大面积投诉、甚至引起业主维权行动的房屋这一轰动性事件开始的。召回,我想不过是个好听的名字。从媒体报道来看,召回以后开发商也主要针对公共区域进行进一步整改。对于户内部分来说,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尴尬。
房屋已经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表,意味着已经按规定符合国家合格标准,大范围整改吧,暗示着这个备案表是否本来就发得不合理?再说了,按规定已经竣工的房屋再整改,其质量标准谁来确定?不整改吧,业主肯定是严重不满意才维权的,一点不修一点不动,能过得去关吗?
这个两难问题,曾经摆在很多开发商的面前,如今也难住了香港来的大和尚。
 
我不是管工程的,尽管面临业主维权时我往往因工作需要处于第一线。作为一个中间人,我很深刻地了解业主的苦衷,也同情那些工程部门的同事们。
我认为,业主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不是实在过不去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客户不会选择投诉。如果发生大面积投诉,而且投诉的问题集中,那么就已经超越了法律、法规、程序和标准。可以说,民意就是最大的标准。
但我也同情工程部门的同事。没有人主观上愿意盖一个不符合业主要求的房子。但从他们个体来说,他们无法改变管理体系,无法左右甚至无法选择供应商、无法影响施工方的管理水平,无法替代每一位施工人员。这是一个系统导致的结果,每一个个体都不过是系统上的螺丝钉。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水平呢?按理来说,品牌的内涵就在于此——不是依靠个体,而是依靠系统决定产品质量。但此次召回事件也暗示着,即使是香港大品牌,他们可能在香港当地有着品牌支持下的完善系统,但来到北京,他们仍然要完成品牌本土化的过程。
 
这个本土化的过程是艰难的,最关键的是,不是以个别企业意志为转移的。到了北京,香港大品牌也不得不雇请当地的雇员,与当地的施工企业合作,在当地市场采购建材。但这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没有一定的火眼金睛,分不清是人是妖。
为什么有一些当地国企,可能设计品味上不够高档,但房屋质量并不会差?因为他们更了解当地整个行业的实情,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更强预见性。真赶上那些不规范的合作单位,也有一套办法以毒攻毒。
 
作为一个行业中人,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个行业的整体水平极待提高。作为开发商一员,我也知道,因为开发商是整合资源者、系统集成者,一旦最终产品出现任何问题,开发商责无旁贷。如果要真正地避免出现那些召回、或者本应召回还没有被召回的房屋,开发商固然要更加努力,但仅仅依靠开发商的力量是不够的。
发表于2007-02-02
发表于2007-02-05
片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