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小百姓楼市十大期盼

发表于2007-11-02
时下中国大部分的百姓都面临着“住房难”的问题,也由此成为了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而高房价又似乎成了这个焦点问题的根源,在百姓眼中,降低房价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唯一一张王牌吗?

堂堂网近日针对北京百姓对于解决住房问题的看法做以总结,发现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开始理性对待房价,除了房价,还存在着一系列让他们关心的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索。

让我们看看老百姓在改变住房现状这一问题上,心存哪些企盼。

企盼一:“建造更多普通老百姓买得起、住得起的房子,把中小户型政策落在实处”

在房地产高速发展时期,市场中涌现出了很多大户型住宅和高档社区,占据了北京住宅市场的主流。堂堂网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市民对此则颇有异议:

“现在的住宅面积动辄就是100多平米,一居室80、90平米都是最常见的户型。开发商们鼓吹的生态住宅、水景住宅,就更是,比如顺驰领海里面就建造了一个3万多平方米的大型湖面,这些不全得分摊在房价中?”

“现在的开发商们都在比拼,你把房子建的像宫殿,我就把小区建的像皇家园林。对于富人来说,那是生活,而对于买不起房的人来说,那就是。在高房价的压力之下,我们老百姓图的不就是能有一处安乐窝?”

“我看到现在很多大户型的房子空置在那里,卖也不容易卖,出租也租不上价,这不是造成了住宅空间的浪费?”
发表于2007-11-0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两轴-两带-多”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的多化发展,对缓解市区住房供应的压力十分有利。

一些目前工作和生活在经济开发区的市民已经由此受益,住在上地经济开发区的李先生最近刚刚从中关村调动工作到了上地软件园,两年前为了而在上地买的房子,现在工作地点和家只有一步之遥,再也不用忍受上班时的堵车了。目前在CBD上班的网友也提到,真希望在出现第二个CBD,这样我们也不用全都挤在CBD了,现在CBD房价越来越高,也是越来越挤啊。

单的城市结构,房价往往高,的土地供应量决定着它的房价和地价,而多发展可以增加土地的供应量,会分流出部分驻扎在市区的居民,可以稀释房价
发表于2007-11-02
房地产界有句名言,即“地段、地段、再地段”。地段为何如何重要,对于广大的上班族来说,主要在于交通。比如北京的三环路是很多人早晚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三环边的住宅房价则是一路领涨,东三环涨幅和速度更是远远高于其他区域。

很多白领表示,每天要应付繁重的工作,不希望在上下班路途上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能够接受的车程在时内,但无奈北京的堵车状况严重,要想保障时上下班,只能去买与地点在同一区域的房子,这也意味着不得不承受与郊区相比高很多的房价。如果住在郊区,能有、高速路等配套,那么又何苦都拥挤在市区中、窝居在狭窄的空间里,还要背上那么多的贷款来买房。
发表于2007-11-02
房地产界有句名言,即“地段、地段、再地段”。地段为何如何重要,对于广大的上班族来说,主要在于交通。比如北京的三环路是很多人早晚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三环边的住宅房价则是一路领涨,东三环涨幅和速度更是远远高于其他区域。

很多白领表示,每天要应付繁重的工作,不希望在上下班路途上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能够接受的车程在时内,但无奈北京的堵车状况严重,要想保障时上下班,只能去买与地点在同一区域的房子,这也意味着不得不承受与郊区相比高很多的房价。如果住在郊区,能有、高速路等配套,那么又何苦都拥挤在市区中、窝居在狭窄的空间里,还要背上那么多的贷款来买房。
发表于2007-11-02
房价能够下降,是还没拥有自己房产的百姓们,所共同盼望的。但是,房价要涨,生活也总还要继续,很多人也不能真正等到房价下跌的一天才买房。因此,很多人也开始自力更生,从自己身上挖潜。

在攒钱买房的压力下,很多白领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并且主动地进行充电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或寻求各种跳槽的机会,以获得更好的薪酬。有些白领,早已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购物狂、月光族,而是以个人理财为新时尚,对股票、基金讲起来头头是道。
发表于2007-11-02
受到高房价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买房的人,有很多是首付资金不足、收入处于中低水平。

不少网民认为,对于初次购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应在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上给予更大的支持。有不少首次购房者希望购买总价相对低的二手房,但往往在二手房贷款上受到很大限制,二手房首付一般相当于要付出总房款的40-50%,由此一来把首付资金有限的购房人挡在了门外
发表于2007-11-02
目前,北京已经开始了住房基本保障试点工作,但廉租房的申请数量还少。这也和廉租房的适用群体范围有关,符合廉租条件的有老人、特殊病及重残人、居住市政府确定的解危排险范围内房屋及被拆迁的四类家庭。直接面向的是低收入家庭中的弱势群体,但对于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还没有包含在内。

很多来京打工一族则关心是否会面向他们这些租房群体,提供可长期租住的公共住房。有些年轻人说出了心里话,现在有很多建议我们没有能力就应该租房而不要买房,我们也想长期租房生活,但是在北京租房的稳定性太差,房东那边一有变故,就要催我们搬家。如果能有长期租住的房屋,那么我们当然更愿意租房住,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打拼事业。
发表于2007-11-02
在经济适用房推出之时,出现了各种问题,排号抢购难,大量经济适用房被中高收入者买走,收入证明弄虚作假,经济适用房面积超大,开发商操纵放号甚至参与倒号,政府部分人员寻租等。

继经济适用房之后,又出现了“限价房”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然而在限价房为百姓带来新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担忧,限价房会不会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如何保障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卖给真正需要的人?

一些北京市民认为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似乎离自己很遥远,在申请和购买上会遇到很多阻碍。也有市民正在密切关注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消息,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幸运的“中签者”。

看来在保障性住房体制上,想要更多的百姓受益,还要加强分配与销售的力度,出台更有力的保障措施。
发表于2007-11-02
两年有一个统计数据,让人们惊叹不已:全国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竟然高达2086.3亿元。住房公积金是国家为中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但是似乎一直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数据显示半数人认为住房公积金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四成人认为巨额闲置资金成了腐败者的温床。
公积金申请难、一些开发商在购房者买房时拒绝使用公积金贷款、二手房中介也嫌手续繁琐而不能协助买房人办理等因素造成网友们认为公积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在如何提高公积金使用率和贷款申办效率上给予重视,让公积金真正能够让百姓购房得到切实受益。
发表于2007-11-02
住宅工程的质量历来是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这关系到百姓居能否住得安全、称心。但近年来关于住宅质量的投诉和纠纷案例层出不穷,比较常见的主要有墙体、地面的开裂和管道渗漏等问题,严重者还存在地基塌陷现象。

花上大半辈子的钱,却买到有质量缺陷的住宅,是让购房人最痛心的事。最近就有网友遭受了这样的磨难,李先生买的是一栋townhouse式的“花园洋房”,当时连买房带装修花了将近200万。谁曾想入住后,问题接踵而来。首先是地下室漏水,使得680元一平米的木地板变形无法使用,然后是电压不稳,为此家里将近5000元的海尔冰箱就坏了两回。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