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

主题:缠战半个月 韩寒方舟子激辩“代笔门”

发表于2012-02-01
由方舟子指称韩寒作品系“代笔”开始,他与这位80后作家的网络论战愈演愈烈。1月29日,韩寒委托律师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方舟子诉至上海市某人民法院,目前正在等待法院受理。

 
方舟子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明确表示,自己“打假”期间有十余次被起诉的经历,对被韩寒起诉并不在乎。“侵害名誉权应该是恶意的,明知不是事实却去捏造。我跟韩寒并不认识,不抱着恶意的动机,韩寒不接受我的分析结论,或者我的结论是错的,也是一种学术研究自由。即使这个过程中有失误,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对此,路金波质疑称,如果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微博上的言论自由则没有意义。

“我不认为起诉我,能够平息公众对韩寒作品是否有人‘代笔’的质疑。”方舟子说,他对韩寒文章有人“代笔”的结论,至今依然有信心。

方舟子称,他认定韩寒的几篇早期文章有人“代笔”的依据之一,是文中呈现出“少年人模仿不来的中年人的阅历和心态”。

“人生的阅历和中年人刻薄的心态,是没法模仿的。比如韩寒的《求医》一文,写的是九十年代末上海的事,却能从中看到七八十年代的影子。文中提到,墙上写着标语‘请、你好、谢谢’,这是‘五讲四美’时代的印记,不经过那个年代,不可能在作品中带上这样的时代背景。”

方舟子说,第二个认定依据,是对参加《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情况、写《三重门》时候的情况,韩寒及其家人的说法“前后对不上号”。

“比如,韩寒父亲一直说韩寒的语文成绩很糟糕,韩寒后来却说自己的语文成绩很好,经常考在85分以上。成绩是可以查的,我查到韩寒退学前的语文成绩是40多分。韩寒读松江二中时的同学也告诉我,当时的语文考卷很难,印象中考得好的人里面没有韩寒。”他举例说。

“再比如,对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的成名作《杯中窥人》,评委把一团纸揉碎后扔进一个杯子里,韩寒、韩父和几个评委在后来接受访谈和写书时,对纸的材质都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杂志影印纸、有人说是茶叶包装外壳纸,有人说是白纸,有人说是餐巾纸,有人说是一块布,蹊跷,让人怀疑这件事究竟发生过没有?”方舟子说,“联系到《萌芽》杂志当时频临破产,而选中韩寒作为一等奖获得者则引起轰动,《萌芽》订数猛增、起死回生。这里的利益问题,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有猫腻儿。”

对于韩寒提供约1000页手稿资料作为证明自己独立创作《求医》等文章的证据,方舟子则明确表示,不会影响他的判断。

“我不怀疑韩寒有手稿,即使有人代笔,一定也要由韩寒自己誊清一遍再寄出去。”方舟子告诉记者,相反,他看到韩寒出示的手稿上“干净”,“更加重了我对韩寒‘不是创作而是抄写’的怀疑。”

“韩寒说,他早期写长篇小说时手稿基本不改动。但有点文学创作常识的人都知道,写长篇小说有可能这么写吗?由于前后情节需要比对,引用古典文献时要查资料,一定会修改,手稿上却那么干净。”方舟子称,这与韩寒现在写博客“反复修改”的习惯,完全不一样。

针对一些网友“推论欠谨慎”的质疑,方舟子回应称,他用的是考据的方法。“像康乾学派以来对古文献进行考据,若一本书号称是汉朝某人写的,但分析后发现用语习惯根本不符合汉朝的用语习惯,可以认定是一本伪书。对韩寒文章的分析,同样用的是这种学术方法。”

但他同时表示,自己有输掉官司的心理准备。“韩寒是一张名片,如果法院判他赢,我完全可以理解。”方舟子说。

发表于2012-02-02
这个比较搞笑
发表于2012-05-07
发表于2012-05-07
发表于2012-05-07
发表于2012-05-07
发表于2012-05-07
发表于2012-05-07
发表于2012-05-07
发表于2012-05-07
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