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太原人应该了解的太原历史,太原地名来源

发表于2011-11-01
裕德西里
    裕德西里原为阎锡山的“兵站总监”黄国梁之住所。黄在此购大批宅地,并在此盖了一座楼房,称名“裕德堂”。后来相继出售宅地,居民渐增,以黄家堂号为街名,堂以西称裕德西里。
发表于2011-11-01
 红沟路 
   红沟路原系一条红色土质的沟,雨季内流红色泥水,解放后陆续兴建民形成街道,因地得名红沟路。
发表于2011-11-01
 国师街
    新民2、3、4条都是民国初年得名的,国师街以前叫新民西街,后来有国民师范学校,所以改名国师街,他们也都是民国形成的街道, 相传新民诸街建于清末或民国初年。明晋王府宫城彼焚后,人们逐渐推倒城墙,填平城壕建起房屋,当时并没有街巷名称。由于居民渐多便形成街巷,遂冠以街名——新民街。名词的来源,据说,清末康梁变法后,梁启超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主编新民丛报,连载“新民说”论文。一九一八年四月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开始。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当时新发一词在社会广为引用,如:“新民中学”等。新民街名始于此时。
发表于2011-11-01
满洲坟
    满洲坟就是现在的青年路附近,这里是以前满族人的坟地
发表于2011-11-01
 桥头街
        宋时太原城的范围尚小,桥头一带是原宋朝东城门朝曦门外护城河上桥的故址,故名。
发表于2011-11-01

 北营
    公元979年宋太宗毁灭晋阳城,另筑平晋城。在平晋城周围有九营十八寨做防御,北营就是其中的北部营盘。

发表于2011-11-01
辑虎营
        明朝洪武年间,辑虎营名叫做“广昌府前街”。因此街位于广昌王朱济熵府宅之前,故名。广昌王朱济熵是第一代晋藩朱棡的七儿子,所以广昌王府也别称“七府”,广昌府前街也称“七府前街”。据说晋王有七个儿子,其七子聪明尚武,颇受青睐,当年晋王府兵丁便由广昌王辖带,驻于广昌王府一带,所以广昌府前街俗称“七府营”。  
相传,某年七府子弟前往晋王府拜谒晋王,行至七府营东口,不知从何处窜出一只斑斓猛虎,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七府子弟和随行人马,顿受惊挫,仓慌失措向西鼠审,躲藏于“躲马巷(后改多马巷)”。晋王闻得此讯,赶忙派兵遣将缉虎于七府营,将虎射杀。于是“七府营”便更名为“缉虎营”。  后来,缉虎营一分为二,以与之丁字相交的方山府为界,东半称东缉虎营,西半称西缉虎营。1955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当时称太原市人民委员会)为改变太原街巷封闭的格局,发展城市交通和改造旧城落后面貌,打通了南起麻市街北口,北达大北门街等六七条小巷,勾通太原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解放路。
发表于2011-11-01
通顺巷
        通顺巷原名鸡鹅巷,为明代以前买卖鸡鹅的集市,故名。清时,巷内相继开设钱庄、票号,为求生意顺利通达,改称通顺巷。
发表于2011-11-01
大、小王村
    村东有明颖国公傅友德墓,俗称王墓,故名王村。傅墓丘大于小王村的坟墓,称大王村,后出现小王村。
发表于2011-11-01
后王村
    清道光二十三年《阳曲县志》原名沟子里村。民国初年,由于该村与小王村均属大王村管辖,而且该村建于大、小王村之后,故名后王村。